2013年12月8日焦点访谈再一次讨论货车超载的问题,货车超限罚款近万元,有黄牛带路仅300元,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因素值得思考。
从分配过程看,运输商看似直接参与分割利益蛋糕,但如果考虑到超载带来的货车折旧年限的减少和运输风险的增加,以及由于超载所带来的经常性维修,司机最终得到的利润实际上是相当微薄的。甚至还不如超载前的水平。所以,运输商其实是超载利益的受害者。
由于超载是路面损坏加剧,提高路面的维护费用,大大缩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,而维护的支出主要以财政拨款形式进行转移支付的,因此最终受害者也是广大的纳税人。
中国现在的货运业,就和中国的农业一样小而散,直接推高了物流成本。就超限站服毒这个案例来说,车主兄妹两人,只有2辆车,既然花大钱买车,肯定指望带来丰厚的收入,起码要比上班打工要多吧,假定每辆车要为车主每年赚10万元。但如果是一个有100辆车的中小型运输公司,可能就不用指望每辆车能赚10万了,可能5万,甚至3万就足够了,因为有一定规模,所以每年赚的钱也不在少数。所以同是100辆车,个体户的运输成本比公司至少每年高500万,,这和中国的农作物生产成本大大高于美国的原因是一致的。中国的流通领域,就是这样的小老板太多了,每个小老板都想获得较高的利润,最终大大推高了物流成本。因为自由竞争本身有无法解决的问题,这就需要政府引导,就像目前美国,沃尔玛看似垄断,实际上成本是最低的,中国看似到处是小老板竞争激烈,实际上成本是最高的。
相关部门监督处罚是一个重要环节,然而只有标本兼治才能最终解决货车超载问题屡禁不止的怪圈。运输商为了获利,不惜以罚款、损坏路面、损坏车体甚至于生命作为代价,通过罚款,只能增加运输成本与风险,为了在高成本下维持利益水平,铤而走险才会成为”不得不”的选择,很多司机师傅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“不超载就没得赚”,类似此类以战养战的方式只能使问题更加趋于剧烈。从经济规模的角度来说,经济规模可以降低成本,探索规模化运输,形成全国或地区体系,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。车辆统一管理、调配,通过企业与路政的高层交流,在道路维护的费用上达成共识;运输商按加权比例分配收入,通过多次运输弥补单次运输成本;加强安全运输意识,从思想上正确引导,不定期进行超载危害的宣传普及,从运输者角度出发,逐步改变“不超载就没得赚”的思维方式,倡导以安全为主导的良性循环。
没有人会愿意以生命为代价超载超限,只有真正从行业角度出发,关心最司机们最根本的利益诉求,行业才能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,而由超载产生的灰色经济链条最终也会烟消云散。